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8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57篇
  95篇
综合类   618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5年   1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44份一粒系小麦1Ay亚基的检测结果表明,一粒系小麦中普遍存在表达的1Ay亚基。供试的乌拉尔图小麦、野生一粒小麦和栽培一粒小麦的分布频率依次为42.86%,81.25%和100%。同时,1Ay亚基的迁移率在物种间也存在明显多态性。3种供试物种中分离出齐平于和快于1Dy12,齐平、快于和慢于1Bx7,以及齐平于1By8共6种迁移率类型。其中,乌拉尔图小麦的1Ay全部在1Dy12亚基附近,而野生一粒小麦和栽培一粒小麦则以集中在1Bx7附近为主。尽管一粒系小麦1Ay的表达与地理来源有关,但也存在变异,体现在来源地不同的同一物种的1Ay表达频率相异,又体现在来自同一地区材料的1Ay迁移率存在明显多态性。一粒系小麦具有的较丰富的1Ay亚基变异类型,为小麦育种提供了资源。  相似文献   
62.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阶段论、状态论、过程论的视角,阐释了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农业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产品商品率、农业集约化程度等指标,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基本现状,以及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条件、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公共财政投入,提出了发展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3.
基于对地震灾区5个县23个村的问卷调查,建立Probit模型深入探析了灾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倾向和就业途径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的增长降低了灾区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尤其是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文化程度越高者非农就业的可能性越大,且更倾向于留在本地就业;拥有技能和培训经历、社会关系网络发达的灾区农村劳动力通常选择外出务工;此外,家庭劳动力越多、非农收入比重越高、实际经营农地面积越少,地区非农产业发展水平越高的灾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64.
我国几种植物植原体的快速分子鉴别与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桑萎缩病(Mulberry dwarf,MD)、枣疯病(Jujube witches'-broom,JWB)、酸枣丛枝病(Wild jujube witches'-broom,WJWB)、泡桐丛枝病(Paulownia witches'-broom,PaWB)和苦楝丛枝病(Chinaberry tree witches'-broom,CWB)5种不同植物植原体和来源于3个不同地区PaWB和JWB材料进行16S rDNA和23S rDNA PCR扩增、异源双链迁移率分析(HMA)、PCR产物的RFLP分析和16S rDNA的克隆和测序等比较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确定未知植原体种类和分类地位的分子鉴别与鉴定优化程序;并可对田间采集的各种植物植原体样品进行快速鉴定和鉴别。16S rDNA PCR产物HMA分析结果显示,JWB与CWB、MD和PaWB皆可形成明显的异源杂交双链;而CWB、MD和PaWB植原体之间未能形成异源双链。JWB和PaWB不同地区样品之间、JWB和WJWB之间也未发现异源杂交双链的形成。而23S rDNA PCR产物HMA分析则可以将MD与PaWB区分开。进一步对未知分类地位的CWB序列测定及与其它植原体16S rDNA的RFLP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CWB与PaWB同源性为99.5%,其中与MD的同源性高达99.7%,因而应将CWB归为翠菊黄花组16Sr I-B,16Sr I-B (rp-B)。  相似文献   
65.
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它既有创新之处,又与世界上己经存在并且通行的保安处分有相似之处,本文对二者进行分析对比,以期对完善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6.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极大而素质偏低,且转移速度缓慢。本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缓慢的原因作一简要分析,并就如何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做探讨性研究。  相似文献   
67.
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水稻生产的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我国的最主要农作物水稻为例子,根据生产函数模型和资源配置优化原则,对我国稻区水稻生产的投入和产出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农业生产在资源的利用上存在着极大的浪费。在化肥总用量上存在着地区间的不平衡;在劳动力使用方面,投入水平已经大大超过经济合理的界限。  相似文献   
68.
以聚丁-2,4-已二炔-1,6-二醇酯of,2,4-hexadiyne-6-diol,缩写为PDA-TS为例,研究了聚丁二炔单昌中的光生载流子及光导;在分析了双分子成对复合的Onsager模型的局限性之后,提出了一个新的载流子光产生模型,并用它首次解释了稳态光电流Iph对入射光子能量gω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69.
重金属迁移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Cu, Zn, Pb and Hg runoff from yellow limestone soil and purple soil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obility of the heavy metals and the soil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in laboratory using a rainfall simula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soluble Zn in surface runoff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s of < 0.002 mm particles and CEC of the soils, indicating that Zn was mostly adsorbed by clays in the soils. The contents of Cu and Hg in surface runoff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ir contents in the soils. The amounts of Cu, Zn, Pb and Hg removed by surface runoff were influenced by the amounts of soil and water losses and their contents in the soils, and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tents of soil particles 1~0.02 mm in size.  相似文献   
70.
A rhizobox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iron (Fe) oxidation and changes of pH, redox potential (Eh) and fractions of zinc (Zn) and lead (Pb) in rhizosphere and non-rhizosphere soils of four emergent-rooted wetland plants (Echinodorus macrophyllus, Eleocharis geniculata, Hydrocotyle vulgaris and Veronica serpyllifolia) with different radial oxygen loss (ROL) from roo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these wetland plants decreased pH and concentration of Fe(Ⅱ) but increased the Eh in the rhizosphere soils. Pb and Zn were transformed from unstable fractions to more stable fractions in the rhizosphere soils, so decreasing their potential metal mobility factors (MF). Among the four plants, E. macrophyllus, with the highest ROL and root biomass, possessed the greatest ability in formation of Fe plaque and in the reduction of heavy metal MFs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Wetland plants, with higher ROLs and root biomass, may thus be effective in decreasing potential long-term heavy metal bioavailabil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